您现在的位置是:立马万言网 > 知识

招银理财问鼎罚金榜首,掩盖不良成大额罚单高频词|金融合规半年榜

立马万言网2025-01-16 17:43:38【知识】1人已围观

简介随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称“金监总局”)近日针对国内7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派发一众罚单,操盘近30万亿元理财规模的三十多家理财子公司的合规问题成为关注焦点。理财子公司在面临何种力度的监管?南方周末新金融

随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称“金监总局”)近日针对国内7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派发一众罚单,理财操盘近30万亿元理财规模的问鼎三十多家理财子公司的合规问题成为关注焦点。

理财子公司在面临何种力度的罚金监管?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依托南方周末“牧羊犬——中国金融业合规云平台”(下称“牧羊犬平台”)调研得知,2024年上半年,榜首不良半年榜银行理财子公司总计“吃下”金监总局发出的掩盖8张罚单,其中6张罚单罚金超百万元大关。额罚由此可见,单高2023年底成立的频词金监总局资管司对银行理财子公司相关违规行为监管力度不容小觑。

而在针对银行业百万级罚单案由中,金融除传统贷款“三查”外,合规“虚增存贷款”和“掩盖不良”成为触发百万级罚单的理财高频词汇。

被罚主体数量和罚金均超2023年全年

银行理财子公司历来是问鼎资管界颇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罚金金融监管关注的重点。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以时间为序,榜首不良半年榜对2023年全年及2024年上半年相关罚单情况进行梳理发现,掩盖2024年上半年,包括平安理财(全称为“平安理财有限责任公司”)等7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收到罚单,累计罚金为3065万元。被罚主体数量及罚金均超出2023年全年。

单张罚单金额较2023年有大幅上升之势。除汇华理财(全称为“汇华理财有限公司”)外,其他6家罚金均超百万元。其中,招银理财(全称为“招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更以850万元的罚金问鼎“榜首”。此后依次为信银理财(全称为“信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750万元)和平安理财(650万元)等;从被罚主体重叠度观察,建行全资持股的建信理财(全称为“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是唯一两年连续被罚的理财子公司,被罚金额分别为450万元和400万元。

被罚机构数量及罚金的增加,意味着监管力度正在加强。与此同时,监管机构对理财子公司的处罚案由正在发生“由表及里”的转变。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梳理上述两个时间段总计13张罚单信息发现,较之2023年对计价方式和信息披露等领域的关注,监管稽查的重点开始转向更加隐蔽的底层资产方面。

2023年,前述5家理财子公司被罚原因集中于“违规使用摊余成本计量”和“未采用影子定价”等计价方式。而2024年上半年的系列罚单案由则多为“未能有效穿透识别底层资产”和“非标底层到期日晚于封闭式理财产品到期日”等。与此同时,“理财产品信息登记不及时”和“理财产品投资资产信息登记不规范”等信息披露问题则连续两年成为案由高频词。可见,监管对此方面的关注亦从未减弱,甚至有趋严之势。


一位资管界管理层人士对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称,较之银行贷款,资管产品的结构设计相对复杂,多层嵌套导致底层资产不易识别。此番加强对底层资产的探析说明金监总局资管司对产品的关注愈发深入。此种情势下,资管产品的合规度将得以提升。理财子公司此前一些透过包装底层资产“浑水摸鱼”的行为将逐步得以杜绝。

另一位资管界人士则表示,经济下行期内,监管对底层资产的关注多出于对金融风险的把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计提拨备,有利于行业稳健发展及市场稳定。

在2023年金融监管体系改革中成立的资管司,为金监总局新设部门。其承担信托公司、理财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非现场监测、风险分析和监管评价等工作。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结束后,资管司曾公开撰文,资管机构应加快推进净值化管理,及时计提拨备,对底层资产亏损根据履职情况判断是否需确认预计负债等表态。

前述资管界管理层人士对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表示,近期,资管司向管辖范围内机构发出《资产管理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资管产品及其运行过程中的信息披露行为进行细节化约束。结合此次对银行子公司发出的批量大额罚单,不难发现,资管司正秉持金融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调。未来一段时间,包括信托、银行理财和保险资管在内的资管圈或将迎来更加频密的监管风暴。

交行收到百万级罚单最多

在全资理财子公司被愈加严监管之际,银行业表内业务合规度呈现罚单数量和罚金双减局面。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依托“牧羊犬平台”数据对比得知,2024年上半年,银行业受到“一行两局”(指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机构项罚单量为1203条,同比减少约20%。对应罚金为888万元,同比减少42%;个人项罚单量及罚金则同比相若。


从机构类型观察,向来在罚单中亮相频繁的农商行依旧是“抢镜王”。机构及个人罚单量及罚金均在8类被统计机构中位列第一,且各自占比均超20%。以机构罚单为例,2024年上半年,农商行累计收到超300条处罚信息,被罚金额超2亿元。农商行持续暴露出因专业人才缺乏和信息技术水平落后等原因造成的业务漏洞。除农商行外,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等主要金融活动主体亦是被罚频次较高的监管对象。



为更精准比较机构受罚程度,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以“百万级以上罚单”及“20家系统重要性银行”为观测指标调研发现,2024年上半年,20家系统重要性银行均“无一幸免”收到监管的百万级以上处罚。其中,交行收到的百万级以上处罚信息最多(10条),其后依次为建行(8条)和中行(6条);被罚金额上,平安银行因之前“斩获”金额超6000万元的天价罚单而位居榜首(7472万元),此后依次为交行(1910万元)和光大银行(1294万元)。

与此同时,包括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宁波银行、江苏银行、广发银行、上海银行和北京银行等7家股份及城商行则各收到1张百万级以上罚单,对应罚金均在500万元以下。


20家系统重要性银行占国内银行业资产规模六成以上,其多项经营指标在同业中相对领先。

虚增存贷款和掩盖不良成高频词

触发百万级罚单的案由是什么?除传统贷款“三查”外,“虚增存贷款”和“掩盖不良”成为诸多罚单信息中的高频词汇。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调研银行业累计191张百万级以上罚单案由发现,“虚增存贷款”作为关键词出现的频率为14次。上述5家银行中,4家被罚案由涉及此项,具体被罚机构为建行河南分行、交行义乌分行、中行洛阳分行、中行扬州分行和光大盐城分行等。其中,中行洛阳分行的被罚案由则更为具象,被明确指出“为完成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任务目标,通过存单质押等方式发放无真实用途贷款”。可见,受市场资产荒影响,即便是国有大行亦受到贷款需求不足的影响。此种情形下,监管对于资产虚增一事的关注实为对资金于银行体系内空转的精准打击。

“掩盖不良”亦是2024年百万级以上罚单提及的高频词之一。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检索发现,前述191张罚单对应案由中,“不良”作为关键词出现12次。如,汉口银行和江西瑞金农商行等分别以“以贷还贷、以贷收息、利息挂账”和“借新还旧”等方式掩盖不良;齐鲁银行和都江堰金都村镇银行则通过“以信贷资金购买不良资产”和“违规发放贷款用以承接不良债权”等方式。类似套路均能达到粉饰银行资产质量目的。

一位银行界资深人士对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表示,作为典型的顺周期行业,在风控水平恒定的情形下,银行不良率与经济周期呈正向关系。经济下行期内,不良率的抬升考验银行风控水平及盈利能力。有关部门于此期间加强对资产质量的监管,可在一定程度上杜绝更大的风险隐患。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观测不同类型银行近年不良率走势发现,2021年至2024年一季度的13个季度值中,农商行不良贷款率一直超3%,最高值出现于2021年一季度,为3.7%, 远高于在“1.59%-1.8%”区间浮动的行业均值;除农商行外,城商行的不良率水平也在6类银行中居高,被观测周期内均高于行业均值。从动态趋势观察,民营银行及外资银行不良率有抬升之势,国有及股份行不良率近年走势下落。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认为,作为监管备受关注的指标之一,不良率可有效反映银行的内控及风险识别能力。农商行和城商行于此项指标上表现不佳,并不是其透过各种花样套路掩盖资产质量的理由,反而应该借此加强修补自身于相关业务领域的短板,进而实现正向提升。

很赞哦!(415)